《马克思·佩恩》 上榜理由:有时,游戏电影可以忽略情节,但绝不能忽略感觉。 《马克思·佩恩》是曾经在全世界风靡的第三人称射击游戏,并荣获过最佳单人游戏奖,许多玩过的人都说这款游戏就像一部精彩的好莱坞大片,可如今这部游戏就真的变成了一部好莱坞大片并在全美拿下了不俗的票房。 就电影本身而言,马克思·佩恩不失为一部精彩的动作电影,片中的枪战场面和炫目的打斗都足以满足大多数影迷的需求,可电影一旦跟游戏沾边,成败可就不能轻易定论了,因为它即使过了观众这关,也还要看那些挑剔的游戏迷肯不肯买账。 本片的导演曾经对外表示他一直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满足电玩fans们所提出的每一个要求,导演既然有言在先,那么不论电影成功与否起码他都表现出了对游戏对玩家的尊重,而这恰恰是一部游戏电影成功的先决条件。无论是游戏还是电影,马克思·佩恩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字-酷!因此在电影中情节和内涵只在次要,动作场面和人物设计才是重头戏,而本片恰好在这点上做足了功夫,生猛的枪战场面、简洁的人物对白、夸张的动作设计,可以说马克思·佩恩玩家们想看的电影都让他们看到了,因此电影在大赚票房的同时也逃过了游戏迷们这一劫,而在游戏电影中这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杀手:代号47》 上榜理由:照搬原作,步步为营,游戏电影尝试走出困境。 要拍一部好的游戏电影要靠什么?导演、剧本、还是演员?这三点都很重要,可最重要的还是运气。有些游戏本身就像一部电影,剧情、布景、特效几乎都是现成的,导演稍一用心就能事半功倍,《杀手:代号47》就是这样一部作品。本片的导演自己就是一位游戏迷,对游戏原作可谓是了若指掌,早在开拍之前他就定下了电影的最终基调-那就是最大限度的在影片中保留游戏原作的暴力元素,而这就是每一个游戏迷最希望看到的地方,导演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一个几乎和游戏中的47长的一模一样的人,然后就是选景,整个剧组几乎绕着全世界跑了大半圈,才终于将游戏场景还原于大银幕。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不难发现游戏电影的一个新趋势,那就是导演们变得越来越聪明,他们在选择游戏时会尽量去挑选那些推出时间尚短、适合改编、容易赚钱但又不用担心挨骂的作品,而且编剧们也变得越谨慎,他们能照搬原著的地方就尽量照搬,想尽一切办法减少电影原创,尽量用最直接的方法去还原游戏的原汁原味,而这种小心谨慎的作风也从这部杀手:代号47开始逐渐渗透到整个游戏电影产业。 《毁灭战士》 上榜理由:一部游戏可以很像电影,但一部电影却不能太像游戏。 照搬原作的确是游戏电影的一个制胜法宝,可完全照搬就真的万无一失吗?也不尽然,作为老牌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毁灭战士直到出到第三部时才被搬上银幕,为了维护它在玩家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吸引更多的玩家走进电影院,影片几乎绝对忠实于原著,电影和游戏一样对暴力没有任何掩饰,甚至连拍摄手法都和游戏中的第一人称如出一辙。 可是当电影上映后不少玩家都为之震惊了,这部电影和游戏过于相似,甚至相似到了一模一样的地步,而这种完全和游戏一致的电影真的是玩家想要的吗?的确,游戏电影就像是一块巨大的蛋糕,谁都想要分上一块,可是游戏电影并不等同于将游戏用电影语言翻译一遍,而好莱坞更不是游戏的翻译机,假如电影和游戏完全一样,长此以往就不免让游戏电影陷入毫无新意的瓶颈,更会有人质疑此类电影存在的必要性。因此,一部毁灭战士在将照搬原著的作风发挥到极致的同时也让我们思考游戏电影未来的走向,游戏电影不能等于电影版的游戏,在经历了原创、半原创、完全照搬等阶段后,未来的游戏电影发展无疑还有更多的地方等待人们的发现与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