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青花会游戏百科
春节过年,伴随着的除了团圆和喜庆之外,就像很多媒体和撰稿人所说的那样,还会产生多条“过年鄙视链”,有同学之前的,“朋友”之间的,亲戚之间的,甚至是地域之间的,等等。 很多朋友也选择过年期间宅家打游戏作为主要的娱乐方式,这些朋友里面很多除了游戏还喜欢传统的竞技体育,比如足球、篮球,他们在工作单位甚至也“背过黑锅”,或者是在量化评比中由于种种不可描述因素未能名列前茅。 还有很多朋友拿到了20薪的年终奖,美滋滋购置一波年货回家与家人相聚,与旧识相聚;但也有人不但未能拿到年终奖,还在过年之前接到被裁的噩耗,于是郁郁寡欢,恨不得能手刃那王八蛋老板。 很多朋友也吐槽,回家头两天父母把自己捧在手心视为掌上明珠,而多日之后又觉得父母对自己冷若冰霜,各种嫌弃,甚至在强调家庭和睦的春节期间,无数家庭里却吵开了锅。 一、财产明晰和契约精神 西方宪法中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一条,这是西方世界若干年以来经过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等大量的的革命性运动,用血泪换来的法条,而在我个人看来,以此为基础,“契约精神”“市场经济”“法治观念”这些上层建筑才能够建立起来,否则就是空中楼阁,随时会幻灭。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带来的各种陋习,首当其冲的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句话。因为这句话就锁死了在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是属于帝王的,普通老百姓并没有土地的所有权。但问题来了,封建时期的百姓确可以进行土地交易,而且官府还发放“地契”这样的凭证,各位发现没有,这件事情逻辑上就除了大问题,土地是属于帝王的,那么普通百姓为什么还能够进行土地买卖,官府为什么还能发放土地交易凭证,所以到底是谁买卖了谁的土地呢?所以如果没有做好财产明晰的工作,大量的买卖就都是一笔糊涂账。 交易上的逻辑不通带来了什么后果呢?糊涂账会怎么样呢?很简单,契约精神的缺失。几千年封建社会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思想陋习,什么呢?就是“家有制”而非“私有制”,“家有制”在当代社会扩展就引出了“司有制”,并且还导致了后面咱们要谈的“心虚”。什么叫“家有制”呢?就是“这个凳子是咱家的”“这张床是咱家的”“这块玉米地是咱家的”,你具体问他“这块玉米地到底是你们家谁的?”,不好意思基本答不上来。所以各位看到了么,电视剧上特别热衷拍的各种剧本,比如分家扯皮闹矛盾,说这个古董归我,那个文物也归我的事情,不就是如此么;还有那种家里儿子/女儿被忽悠,拿家里田产跟人家签契约,被坑了之后双方开始扯皮,到底田产给不给,契约作不作数,也是如此。 “家有制”导致契约精神缺失,在我个人的观点中,除了财产不明晰的原因之外,还有第二个原因,这个原因甚至在暗示让人主动去违背契约精神。那就是里面包含着一种投机心理,“财产是咱家/公司的,也就是我和几个家里人/公司同事共同拥有的,那么我能够以此作为和别人谈判的筹码,而如果出事的话,责任是咱们家/公司一堆人集体分摊”。正是这种投机的心态,让大量的人做下无法实现之承诺,进行无力胜任之谈判,究其原因,“XXX其实一个人没法做主,我们一干人等开会商量之后决定否认契约”,这样的扯皮实在是太多了。 不过时过境迁,我们一直也在进步,只不过这样的进步需要时间和磨砺,包括那些不起眼的小事。比如因为父母翻看书包而吵架的学生们,比如要求父母进房需要先敲门的孩子们,比如30左右宁可租房也不愿意接受父母首付的青年们,或许他们无法用专业术语描述出自己心中所想,但我能理解,他们早已有了“财产明晰”的理念,他们心中有法理亦有亲情,他们希望自己的私有财产和隐私受到应有的尊重,也希望能够在财产上有所独立,脱离“家有制”的约束,哪怕自己羽翼未满。所以如果我的老妈在看本文的话,很多东西非要分个“你的我的”,并不是不顾亲情,而是您本身是个法学研究者,我从小受到熏陶,希望财产能够明晰,这其实是我们这代人思想上的一个进步。 另外,“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一法条,也催生了一个重要的理念,用形象的说法概括就是“我的破屋,风能进,雨能进,皇帝不能进”,这就引出了依旧是几千年来我们的期盼和思考方式,也就是下面将会提到的。
来自群组: 帝國復興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