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的演变与进化 在大多数西方玩家接触了街机游戏、家用电脑或者主机游戏的许多年后,中国的玩家们才刚接触到这些(娱乐形式)。很多人的游戏初体验都是在烟雾缭绕的网吧里的一台低配的破电脑上,又或者是直到21世纪初才在他们的移动设备上接触到游戏。Simon Zhu是这样形容的:“我们和其他国家的游戏历史之间存在断层。” 对于中国的玩家来说,免费游戏,氪金就能赢,社交都是他们最熟悉且稀松平常的。但是中国的游戏习惯已经开始快速地进化和(变得)越来越多样了。虽然大型网游仍然在遵从这个金科玉律,但是很多玩家对那些拥有创新想法的体验更感兴趣。这意味着中国的开发者们终于可以为自己的国家制作游戏,制作拥有自己本土语言的游戏。Wesley Bao这样评价:“2010-2012年的时候,大多数玩我的游戏的人都不在中国,但是现在中国对我们来说已经变成最大的市场,越来越多的玩家正在寻找新鲜的事物。” 中国较晚引入游戏对独立游戏市场可能也算大有裨益。在西方,很多独立游戏大制作都将目光投放到了过去,重制游戏或者专注于那些陪伴开发者们长大的经典游戏。没有了来自怀旧的吸引力,中国独立游戏工作者们似乎更渴望找到新的、进步的理念。 海外开发者们开始关注有潜力的玩家群体。Paradox的开发者Robin Ras(Rusty Lake锈湖工作室)发现,因为自己游戏在中国的火热传播,WePlay展台上自己的游戏展位前总是异常拥挤。 《泰坦星工业(Industries of Titan)》的开发者Brace Yourself Games带了五个团队成员来领略中国当地的游戏生态。我问了制作人/社区经理Cindy Chow的感受,她说:“看到一款游戏在WePlay和在西方展会上可以带来不同的反响真的非常有趣。尤其是,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样的东西最能吸引当地的玩家们。” 中国独立游戏的崛起 11月初,我在上海参加了WePlay 2018。和规模更大、更出名的ChinaJoy不同的是:WePlay主要聚焦小型独立游戏。我很惊喜的发现在过去的几年间,一个独特而有趣的独立游戏生态已经在中国快速的成长起来 从这张现场平面图中就可以很明显地发现这场游戏文化展的核心。除了育碧和PlayStation拥有最大的展台外,这场展览其实是完全属于那些本土中型游戏公司的,比如Bilibili,TapTap和椰岛游戏等等。与此同时,全球知名的独立游戏组织indie MEGAbooth、釜山独立游戏节(BIC)、Bitsummit(日本)和波兰独立游戏协会也分别从美国、韩国、日本和波兰带来了即将强势上线的新游戏们。 会场的后方区域是为那些提名2018年独立游戏大奖的开发者们保留的,为了评鉴大批最优秀的中国独立游戏,我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那里度过的。虽然我的普通话还不够流利,但那并不能阻挡我去跟开发者们聊他们的作品。遇到很多开发者知道我的游戏并想要跟我一起自拍,我很开心,这些都是可爱的小插曲了。 现在让我带领你一起看一下我在WePlay上发现的那些有趣的游戏吧! 中国式家长 《中国式家长》(Steam)是由墨鱼丸游戏研发的,这款游戏是一个有关身处中国你会如何成长的“人生模拟器”。它通过一些时代背景和极具讽刺的幽默手法,描绘了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十八岁,面对的那些来自虎爸虎妈和学业竞争上的压力。值得一提的是,这款游戏在只支持简体中文的情况下,甫一上线就登上了Steam全球榜第二名的位置。 我很荣幸能在WePlay 2018的颁奖舞台上,将最佳创新奖给予墨鱼丸游戏的开发者们。 Melt Into 《Melt Into》是我这些年玩过的最别具一格、最优美的游戏之一。 这款游戏诞生于一次Game Jam,并且只有几分钟的游戏时长。玩家必须保护一群白色的小球,如果这些小白球迷离在安全的巢穴之外(这个安全的巢穴也可以被理解为是父母的庇佑),那它们将会丧失生命。我以前从来没见过这种游戏机制,但它让我马上想起了《海底总动员》的开场故事里,鱼爸爸鱼妈妈的400只蛋。这款游戏做到了让玩家们将大部分情感寄托在一个抽象图形上(至少我是这样),这种效果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Melt Into》的开发者“Terry”余添(音)告诉我,这个游戏的灵感是来自于某一种海底生物,这种生物的后代从一出生,就必须要经历一次从海面游到海底的淘汰之旅。“这其实也是人类繁殖过程的副本”,他告诉我,“这是一个有关牺牲,有关人生苦难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