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uwuyi008 于 2018-3-18 06:56 编辑 # [5 D2 E6 Q4 l4 s# [* ?7 k
' b8 V$ h7 D. {
德国是一个不乏神话的国家,然而在德国历史中,神话总是与政治密切相关。比如“红胡子”弗里德里希大帝、歌德的巨著《浮士德》、德国的民族史诗《尼伯龙人之歌》、宗教改革的开创者马丁·路德,这些人物和文学作品所形成的神话,在不同时期被用来解释不同的现实。洪堡大学政治学教授赫尔弗里德· 明克勒在《德国人和他们的神话》中用神话透视了德国人和他们的历史,尤其考察了神话的嬗变过程,它如何塑造德国人的民族性格,德国人独具怎样的力量以激励行动,德国的政治悲剧如何与神话联系在一起。
) n2 K$ c) O4 K6 D, R7 u. k2 A《德国人和他们的神话》
( F/ x8 ^5 Y* n, O7 o4 S$ _
这本书资料翔实,几乎可以视为德国政治神话或者民族神话的大百科。它的视野很开阔,作者赫尔弗里德·明克勒的学术眼光抵达了各个德国历史的各个时期,也抵达了德意志大地的各个角落,而且也对很多历史人物进行了细致的个案分析。这位学者还有一个本事,他很善于叙事,他讲故事讲的很精彩,这也不是人人都有的本事。譬如普鲁士神话,我没想到他能写得那么精彩,那么有戏剧性。普鲁士是大国崛起的一个范例。但不料它是崛起一次毁灭四次。普鲁士的第一次毁灭,是德国统一之时。俾斯麦让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做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开国皇帝,威廉一世极为伤心,因为他如果当皇帝普鲁士就没了。普鲁士的第二次毁灭,是在一次末期威廉二世退位之时,实际上宣告了普鲁士的结束。普鲁士的第三次毁灭,就是二战结束之时,美、英联手苏联,将东普鲁士从德国领土切割出去,同时正式宣布解散普鲁士国家。耐人寻味的是,普鲁士的最后一次毁灭发生在民主德国,发生民主德国的土地上:民主德国的领导人乌布利希下令炸掉城市宫,想把普鲁士的痕迹从民主德国首都的中心地带抹去。乌布利希这么做,却因为他是萨克森人,昔日的萨克森王国受尽普鲁士王国的欺负,现在乌布利希就代表萨克森把普鲁士毁灭一次。 ?( v* Q! ?2 ~+ L1 s- |
作者明克勒还有一个本事,那就是从历史讲到现实,然后从现实回到历史。最可贵的是,他大部分叙事都是让历史和现实穿插在一起。对我来说,这本书既可以当历史教材,我们可以在里面学历史,同时又可以当政治学教材,我们在里面学政治。我们甚至还可以把它当文学教材。为什么呢?因为里面有诸多我们熟知的德国文学传说和文学文本,如尼伯龙根,如浮士德,如罗累莱,如魏玛古典文学。这也难怪,参与神话构建的人,很多都是艺术家、文学家。书里提到的历史学家倒是比较少,政治家和文学家的参与居多。书中讲到的许多神话都是通过文学和艺术作品来体现、来宣传的,作者对这一个个的民族神话也做了很细致入微、饶有兴味的文本分析,而且都是文学分析的套路。作者开篇就给神话下了定义。他说,神话最本质的特点是多义性,而这个恰恰跟我们文学教学的重点是一致的。学文学干嘛?训练思维!文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做阐释,对付多义性,因为文学作品越多义就是越高级的作品。从某种意义来讲文学是一种思维游戏。对于多义的历史神话,德国人自然是各取所需,让神话为各自的目标服务。明克勒每次都说明运用这些神话的目的是什么。比如,书中第32页讲到1176年教皇亚历山大三世用脚踏在德意志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脖子上的事情。对此,明克勒说:“对于宗教改革者而言,这是教皇专横暴虐统治的明证,具有人文精神的历史学家将其解释为意大利人对德国人的侮辱。”
- u7 f% q/ J$ z d. H$ z* E这本书的书名很有意思:《德国人和他们的神话》。大家想想,什么动词跟神话搭配的最多?破灭。我一开始心里还想,这书是不是要去伪存真?是否可以把歌德著名的自传作品的标题借给它?就叫它《诗与真》或者《真真假假》或者《虚虚实实》,反正其任务就是辨别历史神话的真伪。读完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重点不在这儿,虽然书中也有去伪存真的段落。该书的重点,在于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现实需要构建什么样的神话,这是其思想主线。事实上,明克勒并不关心某个神话有几分虚假几分真实。他是要告诉我们如何运用神话。他这个思路很有意思。难怪他反复强调神话的多义性。在我看来,这是一本教材,它教我们怎么运用神话。
+ i- d* S. Q9 f* Y
明克勒之所以采用这个思路,是因为他带有浓厚的现实关怀。他的现实关怀是什么?那就是当今的德国缺乏历史神话这一现实。他甚至认为德国人应该建构神话。这其实是他思考的出发点。但是这个事情太难为德国人了。为什么?毫无疑问,每个国家都需要构建民族精神。在这个问题上,明克勒很了不起,因为他很诚实,他是一个诚实的实用主义者。他是德国最优秀的政治学家之一,他师法西方政治学的鼻祖马基雅维里,马基雅维里也是他的博士论文研究对象。他的书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当今的德国没有构建历史神话的材料。法国有法国大革命,美国有独立宣言,波兰有百折不挠的民族斗争历史,这些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政治神话,唯独德国没有。为什么? ) z! C9 N& G- k6 X( Y
提出这个问题,势必带出永恒之问:德国怎么会出现希特勒?怎么会针对犹太人的种族屠杀?犹太人大屠杀是必然还是偶然?如果是偶然,那么德国就和这一悲剧没有必然关系。如果是必然,那就必须追问这一悲剧的源头在哪?书中谈到有人追溯到弗里德里希大帝(旧译:腓特烈大帝),还有人追溯到马丁·路德。托马斯·曼也把路德视为德国悲剧历史的起点。如果把希特勒当成德国历史发展的终点,今天的德国人就根本不可能建构历史神话,他们只能建构一个反神话的历史。德国前外长菲舍尔,他是从68革命涌现出来的左派,他掷地有声地说过:法国有1789,美国有独立宣言,西班牙有内战历史,我们德国有奥斯维辛。德国的建国神话是什么?奥斯威辛!德国人好像也这么做了。大家都知道,德国人被称为回忆冠军,被称为反省历史的冠军或者忏悔冠军。但也有怀疑论者称之为否定的民族主义或者改头换面的民族主义,因为民族主义的根本思想就是:我们的民族比别的民族优秀,现在一些德国人要证明的是:德国人的忏悔比哪个国家都做得好。这不是我本人的看法,是批评者的看法。 # x) s" J5 C1 Y2 r8 K- ~0 n
明克勒是政治学家,同时也是默克尔智囊团里的成员。他是实用主义者,总是给默克尔提实用主义的建议。譬如,他说构建民族神话很重要,因为每个民族、每个社会都需要正能量。但是当代德国的民族神话怎么建立?他也提不出方案。再如,他建议默克尔不要搞价值外交,要搞实用外交,把德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他的外交思路。这一建议,默克尔有时采用,有时又感到为难。面对德国的历史问题,德国的政治精英们自然感到纠结。构建民族神话,势必要突出民族性,要跟周边划清界线,如果这样,德国人就面临两个迈不过去的门槛:一是德国政府,因为德国政府把德国和欧盟紧紧绑在一起,言必称欧盟。他们这么做当然有理由,因为欧盟的存在符合德国的利益。第二,在构建何种神话的问题上,德国人自己不可能达成统一。譬如,假如有人要树立或者宣传马丁·路德的抗罗神话,一定会有人出来反对这一神话。德国的人口分布使然。八千万德国人,1/3是新教徒、1/3是天主教徒,余下的是其他信徒和无神论者。过度强调马丁·路德会引起天主教徒的反感,内部很难形成共识。然后,德国人从历史汲取了教训,在政治上变老练了。他们事实上已经是欧盟的老大,但老说自己是心不甘情不愿的领导者,不愿说自己是欧盟的火车头,因为他有忌讳,知道有些事情做得说不得。
. W9 C% n& @# ^/ D Z!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