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
孔雀帝国(约公元前324-前187年)这个在亚历山大大帝侵略军撤退之后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印度本土王朝,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空前庞大的统一君主专制帝国,除印度半岛南端之外,北起喜马拉雅山南麓,南达迈索尔,东至阿萨姆西界,西至兴都库什山,全被纳入帝国版图。它的版图一直到16世纪莫卧儿王朝之前都未被超越。这个王朝不但奠定了印度大体上的统一缰域,而且很好地弘扬了印度古典文化,如果没有阿育王,佛教也许只是流传于印度民间的一个宗教团体。https://ss0.baidu.com/6ONWsjip0QIZ8tyhnq/it/u=4250957274,2244571681&fm=170&s=FD80BB1B03A2C54F1EA5E5CA030060B3&w=640&h=409&img.PNG
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500年的后期吠陀时期,印度—雅利安人进入恒河中下游地区,开始使用铁器。部落共同体逐渐过渡到地域性共同体,奴隶制国家开始形成。
据佛经记载,公元前6-公元前5世纪时,印度开始进入列国时代,当时有16个邦国,主要的有摩羯陀、迦尸、拘萨罗、俱卢、般遮罗和犍陀罗等。
在难陀王朝统治末期,公元前327年,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大帝率军队越过兴都库什山侵入西印度,所到之处都建立了据点。 亚历山大试图征服恒河平原,取道坦叉始罗(呾叉始罗,怛叉始罗)和拉瓦尔品第,向南部和东部推进,但遭到当地力量的抵抗。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026/d26e64dcd5854921ae5e5b92cf0740cf.jpeg
当时恒河平原最强大的势力是摩揭陀国,处在难陀王的统治之下。到了公元前325年,摩羯陀王国的贵族旎陀罗•笈多赶走了马其顿驻军,统一了北印度,征服了恒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帝国。
大约在公元前317年,出身刹帝利贵族的旃陀•罗笈多。在他的足智多谋的顾问考底利耶(别名阇那迦)的协助下,率军击败了西北印度的马其顿人的部队,并宣布了印度的自由。之后他进抵摩揭陀国的首都华氏城,推翻了难陀王的统治,掌握了政权,由于旎陀罗笈多出生于孔雀宗族,所以此时又称为孔雀王朝。
公元前305年,叙利亚塞琉古王国入侵印度,战败求和,把大体相当于今阿富汗和俾路支斯坦的大片土地割让给印度。
http://bbs.52pcgame.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810/27/103143xejj21ggw2g55nlw.jpg.thumb.jpg
约公元前297年,旃陀罗笈多晚年遵循大雄创立的耆那教的教义,绝食而死,帝国第二代国王是与佛陀同时的频毗娑罗。此期,惟有国王有权拥有常备军和接受贡奉,这些权力标志着刹帝利对婆罗门长期斗争的胜利,但婆罗门仍然拥有宗教大权。
到了旃陀罗笈多儿子瓶头王(宾头沙罗)统治时期,宾头沙罗在位期间不断向外扩张,据说他曾消灭了16个大城君主,孔雀王朝已控制了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孟加拉湾,德干高原以及远达阿拉伯海的广大领域。宾头沙罗信奉的是生活派的宗教哲学学说(见下方扩展阅读一。)
公元前273年,频毗娑罗王病逝。为了争夺王位,阿育王兄弟姊妹间展开了残酷的争夺战,阿育王在一些王公大臣的帮助下,成功地夺取了王位。
约公元前269年阿育王即位后,他开始通过武力征伐以扩大王朝的版图,是历史上著名的嗜血君王之一。四处讨伐,开疆拓土,所到之处,生灵涂炭,等待反抗者的命运除了被征服还是被征服。
约公元前262年,在阿育王执政的第八个年头,他开始大举进犯南印度的羯陵伽王国。据铭文记载,羯陵伽王国被征服,其中15万人被俘,10万人被杀,伤者更是不计其数。阿育王统一了除迈索尔地区外的印度全境,其统治时期成为古代印度史上空前强盛的时代,印度古代奴隶制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达到顶峰。
这一战是阿育王一生的转折点,也是印度历史的转折点。阿育王被伏尸成山、血流成河的场面所震撼,深感痛悔,他同佛教高僧优波毯多次长谈之后,决心皈依佛门,彻底改变统治策略。在阿育王执政期间,把他陈述官方政策和提供指导及建议的诏书刻在广泛散布于印度全境的岩石和柱子上。表明阿育王观念的改变和他施政的目标。
根据他刻在岩石上的诏书我们现在可以看出,阿育王在发动征服羯陵伽的战役后,看到他贪图更大权力所造成的大屠杀,并对此深感悲痛,断然放弃进一步扩张以支持他所称的“赢得正义”,他开始追寻正义、赞扬正义、维护正义,把正义的胜利看成是一切胜利中最伟大的胜利。所以人们把阿育王前半期称为“暴恶阿育王”,后半期称为“正法阿育王”。阿育王从此转而信仰佛陀的教导,发誓用他的余生以及他的伟大皇权和威望,来传播那些高尚的真理。在他即位后的第17年,他在华氏城(今巴特那)举行第三次佛教结集,国内信教者日众。据传阿育王在位期间,曾建造8万4千座佛塔。
http://www.kaogu.cn/uploads/cn/201707/20170726B6.jpg
桑奇佛塔中的阿育王及铭文
阿育王派遣佛教使团前往锡兰,后来又派传教士到缅甸和爪哇,使这两个国家几乎完全改信佛教并一直持续至今,同时将佛教作为一门新宗教向东南亚和非洲其他国家推广,并远及斯里兰卡、缅甸、叙利亚和埃及等国。
对于佛教来说,阿育王是仅次于释迦牟尼的第二重要人物。印度文化在这一时期的向外传播,标志着广大东南亚地区诸多国家的印度模式文字、文化的开始,东南亚文明的这一起源特点至今仍然十分明显。
阿育王不仅要传布佛教,而且还要在行政方面树立一个能说服其他地方人仿效正义的榜样——更人道的帝制形式。他宣布,所有地方的所有人都是他的孩子,他削弱了旎陀罗笈多推行的国家控制手段中较严厉的方面,提倡非暴力观念,号召用朝觐代替狩猎。对于其他宗教,阿育王遵照佛陀自由宽容的榜样,恭敬对待他广袤幅员内所有的宗教。在他雕刻于岩石上的许多诰文中,有一则原文如是说:“不可只尊敬自己的宗教,而菲薄他人的宗教。应如理尊重他教,这样做,不但可帮助自己宗教的成长,而且也对别的宗教尽了义务。反过来做;则不但替自己的宗教掘了坟墓,也伤害了别的宗教。凡是尊重自教而非难他教的人,当然是为了忠于自教,以为‘我将光大自宗’,但是,相反的,他更严重地伤害了他自己的宗教。因此,和谐才是好的。大家都应该谛听,而且心甘情愿地谛听其他宗教的教义。“(转引自《佛陀的启示》阿育王石诰第十二篇)
阿育王统治时期是孔雀帝国的极盛时代。但这个庞大帝国没有统一的基础,各个地区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还保有很大的独立性。因此,这个靠武力统一起来的帝国不能长期维持下去。阿育王统治孔雀王朝37年,于公元前232年去世,随着他的去世。政治衰落来临,帝国的边缘部分很快分裂出去。大概是他的儿子们瓜分了帝国,其中之一继承了帝国本部各省。以摩揭陀为基地的王室正宗又经历了6个王,延续了50余年。由于这些统治者在位期间都很短暂,各种资料记载的名字和顺序不相一致。
约在公元前187年,孔雀帝国的末帝大车王婆里呵德罗陀(布柯提婆陀,普里哈多拉达,婆里呵德罗陀,普里哈多拉达)为其将军补沙弥多罗(普沙密多罗•巽伽、普西米陀罗)所杀,孔雀帝国至此告终。
补沙弥多罗属巽加族,故称他所建立的王朝为巽加王朝(公元前187年-公元前73年)。在此王朝时期,摩竭陀已失去了往日的强盛,它所统治的范围主要为恒河流域的中下游,大概在旁遮普的部分地区也保有一定势力。帝国的首都仍为华氏城。
http://bbs.52pcgame.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810/27/113527xiikzgrnk7hhggkr.jpg.thumb.jpg
巽伽王朝
而恒河流域的上游陷入孔雀王朝当地总督的内斗中,北方的希腊贵族趁机入侵,建立起一个印度-希腊王国,在米南德国王领导下一度北到恒河,南至中印度内陆,但是最终希腊人窝里斗的天性(转载者认为作者这样写有点不妥,因希腊人本身就是民族成分非常复杂的一个族群的统称,参见公元前600-前300年西地中海的霸权争夺 ,因此彼此间的斗争不可避免)分裂了帝国,在公元前后最后一个个亡于斯基泰-塞人之手。
http://bbs.52pcgame.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810/27/113529wzkb7w7t79x7nsk7.jpg.thumb.jpg
公元前150-前130年的米南德统治下的印度-希腊王国
对于孔雀帝国迅速衰亡的原因,史家议论不一。有的学者把帝国的覆亡归咎于阿育王作为一种国策所采取的戒杀生的教义。他回避一切战争,并告诫子孙追随他的榜样,这无疑窒息了那种曾使得摩揭陀壮大起来的好战精神,削弱了帝国的军事力量,因而不能控制地方割据势力与抵御外来侵略,维持帝国的独立与完整。非暴力政策的确对军队的士气有影响,但阿育王并没有完全放弃暴力,所以这不是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
一般认为,孔雀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庞大的帝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存在着很大的独立性,地区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村社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上地理条件的阻隔便易于导致政治上的分裂。一旦帝国失去强有力的统治者,维系统一的军事行政力量一削弱,帝国潜在的分离因素就会不可遏制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从而导致帝国的解体和衰亡。
孔雀王朝有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这个官僚体系的核心是国王,而不是一个机构,臣民的忠诚只限于对国王本人。因此,必须有强有力的统治者才能维持这套体系。而在阿育王这样一个强有力的统治者之后,继承者能力平庸,中央的控制也就随之削弱。这是官僚机构本身弱点造成的分裂因素之一。再者,官僚体系本身缺乏系统的选拔制度,个人挑选不可避免任人唯亲,必然造成结党营私。国家没有一套司法制度限制官员的权力和舞弊行为,过分依靠警察和密探来监督虽然能收效于一时,但无法阻止官僚的腐化。
由于婆罗门教意识形态和种族制度是社会秩序的根本保障,臣民除了忠于国王本人,就是忠于自己的种姓集团,这就不可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意识。尽管有统一的度量衡和交通设施,各地区在语言、文化上仍保持独特性。
例如,犍陀罗地区深受希腊势力影响,在孔雀王朝后期卷入中亚的政治斗争。
苏拉施特拉地区和印度河下游还保留不少共和国体系,孔雀王朝没有能把它们拆散划归中央行政管辖。在拉贾斯坦一带也保留着不少世系社会组织。
印度次大陆的地区差异与经济发展不平衡远较其他古文明为甚。即使在北方恒河平原,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地区之间,也还有大片没有开化的地区,游牧和狩猎部落过着流动生活。在和平时期,这些缓冲地带有利于各核心地区的设防,但这些国家难于控制的流动部落人口始终是一种不安定因素。孔雀王朝虽然征服了南方地区,但是帝国的行政机构显然没有改造当地的社会组织,一个统治多民族人民的帝国,中央政府总是从被它征服的边缘地区搜集财富充实核心地区的经济。
重新改造这些边远地区,将其置于类似核心地区的行政管理之下,使它们的经济发展起来,当然是有利于中央集权的治理措施。但是,中央往往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去这样做,也就仅仅满足于地方的臣服进贡,而不去改造它们的社会组织并完成文化上的征服。这样,一旦中央集权力量削弱,这类地区就很容易分裂出去。当时德干高原分裂可能就属于这种情况。
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尖锐化,是帝国分裂的又一主要原因。人民起义,地方叛乱,军事政变,教派冲突,都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帝国军事行政的统一力量。帝国分裂,外族乘机入侵,孔雀帝国就这样瓦解了。
www.jianshu.com/p/50e9d4ef9905
www.jianshu.com/p/50ef95b0e30d
www.jianshu.com/p/50f97f6b1fc3
页:
[1]